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第一财经日报]温枢刚:核电将是最好的新能源
时间:2009-11-13    来源:

“新能源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翻天覆地,人们对常规能源的需求依然很大。但企业要看到一些趋势。”东方电气(600875.SH)总裁温枢刚近日接受CBN记者专访时说,“从我的角度看,核电是最好的新能源,但需要给它发展的时间。”

CBN记者:在中国的几个大型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中,东方电气启动核电项目较早,企业是怎么看到这种机会的?

温枢刚:2004年时,火电还在发展高峰期,煤炭占能源结构比重很大。但大家那时也在盘算,我(东方电气)的产业怎么办?全球其他国家的风电业务在那一时期发展得很快,大家想或许风电是中国企业的方向之一。

但经过不断跑市场、了解客户想法以及结合中国的能源实际情况看,可以取代煤炭的,大家仍然认为核电产业是最优选择。

同样是100万千瓦的机组,核电机组一年可以发电7000小时到8000小时,而风力发电只有2000小时到2500小时。

企业就下了极大决心把一个广州当地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做了增资扩股,9亿、12亿这样大手笔的投入。

2003年,大家的火电设备订单高达80%;到了2008年,新能源设备订单占了企业总订单的近一半。可见东方电气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CBN记者:但有研究预测称,今年东方电气的核电业务收入可能在15亿元左右。而企业风电在2009年的上半年获得了30多亿元的营收,核电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风电好?

温枢刚:前些年,大家制定核电战略的同时,也确定要大力发展风电。因为大家觉得核电(投入产出的时间)太慢,风电当年投入可能就很快有效益了。

2003年、2004年时,国家对于新能源的政策不是很明确,国际上的《京都议定书》也没有出来,所以(企业)实行的是多业务战略。

几年后国内的情况是核电总量确实不够大,目前中国建成的大约是900万千瓦的核电站吧,当然在建的核电项目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而风电的总量比核电要高。

但大家认为,不管是核电还是风电项目,只有更早的投入,社会成本、时间成本才是更低的。

CBN记者:核电业务上,东方电气在主攻什么产品?

温枢刚:核电设备分为以高速旋转机械为主的常规岛设备、以重型容器的核岛设备两大类。

常规岛业务方面,大家占全国市场60%到70%的份额,但其他企业都在奋力追赶;核岛设备大家也在增加技术和产能,企业跟阿海珐合资了一家企业,从泵到电机设备,都在做。

CBN记者:核电设备制造现在有一个大的问题是,原材料还不能完全国产化。

温枢刚:核电是一个技术非常密集、高精度的产品,部分原材料如高温高压合金钢、核岛铸锻件及常规岛的主轴等确实还不能实现全面国产化。

从供应链的建立、成本优化角度着眼的话,中国一重二重、上海电气等企业生产一些零部件肯定对行业发展有好处。

当然,一些原材料也只有单个的欧洲企业能生产,美国的核岛设备商也要找这一家企业进口,不能一味地说中国本土企业就不行。

总体上说,未来中国电力业务发展上,火电要保持很大的份额,水电稳步增长,核电会高速增长。

热点推荐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